生活資訊

星期六, 五月 13, 2006

 

必须警惕过劳死10大危险信号

“过劳死”是一种未老先衰、猝然死亡的生命现象。这个生命正在我们无休止的加班熬夜、在我们无法摆脱的压力负担中受着侵蚀,我们不堪重负的心脏正走入“生”的终结,过劳死就这样给生命无情的划上句号。

  具体表现:

  1、“将军肚”早现。30—50岁的人,大腹便便,是成熟的标志,也是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的伴侣。

  2、脱发、斑秃、早秃。每次洗头都有一大堆头发脱落,这是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所致。

  3、频频去洗手间。如果你的年龄在30—40岁之间,排泄次数超过正常人,说明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开始衰退。

  4、性能力下降。中年人过早地出现腰酸腿痛,性欲减退或男子阳痿、女子过早闭经,都是身体机能整体衰退的信号。

  5、记忆力减退。

  6、心算能力越来越差。

  7、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8、注意力不集中。集中精神的能力越来越差。

  9、睡眠时间。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不解乏。

  10、出现不适应症状。如经常头痛、耳鸣、目眩,检查也没有结果。

  自查方法:

  具有上述两项或两项以下者,则为“黄灯”警告期,目前尚无担心;具有上述3—5项者,则为一次“红灯”预报期,说明已经具备“过劳死”的征兆;6项以上者,为二次“红灯”危险期,可定为“综合疲劳症”—“过劳死”的预备军。

  链接:哪些人易“过劳死”

  ●只知消耗不知保养的人。

  ●有事业心,特别是称得上“工作狂”的人。

  ●有过早死亡家族遗传又自以为身体健康的人。

  ●超时间的工作者。

  ●夜班多,作息时间不规则的人。

  ●长时间睡眠不足的人。

  ●自我期望高,并且容易紧张的人。

  ●几乎没有休闲活动与嗜好的人。
歡迎留言: |

星期四, 五月 11, 2006

 

九道素食刮刮“油水”

  如今人们的膳食中“三高现象”不少,这很不利于降低血脂、保护心血管。营养专家认为人们应该经常吃些素食刮刮“油水”。以下9种食物有降脂清肠功效。
  
  1.燕麦
  
  具有降胆固醇和降血脂作用。由于燕麦中含有其他谷物所没有的丰富的可溶性食物纤维,这种纤维容易被人体吸收,且热量低,既有利于减肥,又适合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人对食疗的需要。
  
  2.玉米
  
  含丰富的钙、磷、镁、铁、硒及维生素A、B1、B2、B6、E和胡萝卜素等,还富含纤维质。常食玉米可降低胆固醇并软化血管,对胆囊炎、胆结石和糖尿病等有辅助治疗作用。
  
  3.葱蒜
  
  洋葱含有环蒜氨酸和硫氨酸等化合物,有助于血栓的溶解。洋葱几乎不含脂肪,故能抑制高脂肪饮食引起的胆固醇升高,有助于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大蒜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大蒜素的二次代谢产物甲基丙烯三硫能预防血栓。
  
  4.山药
  
  其黏液蛋白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减少皮下脂肪沉积,避免肥胖。山药中的多巴胺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功能。山药还能改善人体消化功能,若有消化不良,可用山药、莲子、芡实加少许糖共煮食用。
  
  5.地瓜
  
  有较强的降低血中胆固醇、维持血液酸碱平衡、延缓衰老及防癌、抗癌作用。地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胶质类等排便物质,可谓“肠道清道夫”。
  
  6.芹菜
  
  含有较多膳食纤维,特别含有降血压成分,也有降血脂、降血糖作用
  
  7.红枣
  
  多食能提高机体抗氧化和免疫能力,对降低血中胆固醇、三酸甘油酯也很有效。
  
  8.山楂
  
  可加强和调节心肌,增大心室、心房运动振幅及冠状动脉血流量,还能降低血胆固醇,促进脂肪代谢
  
  9.苹果
  
  其果胶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作用。苹果含丰富的钾,可排除体内多余的钠盐,如每天吃苹果,对维持血压、血脂均有好处。(来源:仁爱健康网)
歡迎留言: |

星期二, 五月 09, 2006

 

南京110岁老太太去世 长寿秘诀是爱干活爱吃鱼

  5月10日晚,南京最长寿的老人、今年110岁高龄的杨大美老太太去世。昨天,记者来到高淳县淳溪镇邢丰村,详细了解了这位横跨三个世纪的老寿星的生活。

  在杨老太太简陋的家中,她72岁的小儿子唐胜湖告诉记者,老太生于1896年,今年虚岁正好是110岁。10日晚,杨老太像往常一样吃过晚饭,并坐在椅子上与好几个来家中玩的村民聊天,当时没有发觉异常。晚上8点多,杨老太上床睡觉,但她的大儿子、今年80岁的唐胜洋发现老人在床上时不时地翻身,与平时不太一样,“她平时睡觉一般很少这样翻来覆去地动,她睡眠一直很好的。”当时唐胜洋到床前看了几次老太,发现老太一切正常,但到了晚上11点,唐胜洋再次来到老太床前,为老太掖被角时发现老太已经停止了呼吸,而且心跳也没有了,但老太表情安详,“我妈是老死的,看她走得这么平静,我们心里感觉也好受些!”

  唐胜湖告诉记者,杨老太的老家在高淳县杨家湾,她6岁那年,父母把她送到姨妈家做童养媳,原因就是自己家里穷,“养不起孩子了,就不得不把孩子送出去讨个活路”。不过她的姨妈并不喜欢这个穷人家的苦孩子,“整天逼着她干纺纱的活,这样还不行,还经常动手打啊”。就这样,老人的右手小拇指被打残,头也被打破。吃尽了童养媳的苦头,杨老太终于受不了这样的气了,找了个机会跑回了家。后来经别人撮合,杨大美在1919年嫁到了高淳的薛城,这是老人得意的事情。“当时许多人结婚是坐毛驴的,但我母亲是坐着响铃花轿过来的,惹得不少人羡慕啦”。婚后杨老太在家纺纱做家务,丈夫在外做糖坊,日子过得简单平实。

  据了解,杨老太前后共生养过11个小孩,最后只活了两个,这就是目前杨老太的两个儿子唐胜洋、唐胜湖,今年分别有80岁、72岁,即使这样,老人的后代已有27个家庭,这个五世大家庭成员加起来超过100人。要问起这个大家庭到底有多少人,不但杨老太数不清,连她的两个儿子也要慢慢数才能弄清,“要是过年什么的,全家人都聚在一起,那场景可是热闹得不得了”。

  村上的老人说,老人家一直很受村民们喜欢,她的勤快善良在村里可是出了名的,以前许多人家都比较穷,但只要老人家里稍微宽裕一点,她都会尽量接济比她更贫苦的人,正因为此,村民对老人也非常敬重,1940年战乱时,杨大美简陋的家被路过此地的川兵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当她遇到这样的困难后,村民们都主动出来帮助她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老太太在世时还经常念叨邻居们的好,“很快一个新房就又盖起来了,邻居们真是好,要不然哪能那么快渡过难关?”

  在老寿星的大儿子唐胜洋的记忆中,母亲很少生过病,前几年母亲基本都不要他照顾,自己能动手洗衣服做饭,一直到105岁母亲生活都能够自理,只是到了这两年,母亲动手才少了,不过还是偶尔会洗洗衣服做做饭。

  据介绍,老人生前日常生活非常有规律,能吃能睡,早上能吃两个包子,中午能吃一大碗饭,除正常一日三餐外,老人一天还要吃1斤多蛋糕,一般在夜里11点左右和次日凌晨4点前后分两次食用,而做这些事都是她独自起床完成的,只是近一两个月老太吃得少了一点。

  据老太的儿孙们说,近两年老寿星满头银发开始转黑,让他们这个大家庭所有的人都觉得好奇开心,他们都把这作为吉祥的象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儿孙们猜测可能和老人一生偏爱吃鱼有关。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30多年前,老人的老伴去世,但老伴放心不下她,特地拉着儿子的手说:“以后好好照顾你妈,尤其她喜欢吃的鱼更是一天都不能断。”这些年来,儿孙们一直记得这句话,不管什么情况,家里都要预备几条鱼,老太太每天都要吃鱼。

  南京市老龄委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杨老太是南京最长寿的人,据了解,目前南京百岁以上的老人有140余位,其中84%都是女性。“杨老太是我们南京的老寿星,老太太突然辞世挺可惜的!”(来源:现代快报)
歡迎留言: |
 

要长寿就不要睡太久 6、7小时最好

福布斯的调查指出,每天最理想的睡眠时间是6、7个小时。

  美国的经济专门隔周出版杂志《福布斯》网路版7日公开了面向目前开始进入老年时期的生育高峰一代的15种长寿秘诀。

  第一条建议是觉不要睡得太多。相关调查显示,每天的睡眠时间平均达8小时以上的人的寿命会明显缩短。最理想的睡眠时间是6、7个小时。睡眠时间低于4个小时的人的死亡率也很高。

  饲养宠物也是可以克服压力、忧郁症、运动不足等问题的方法。

  善于调整情感的人也会长寿。对于似乎是理所应当的话,如果受到刺激后变得不安或很生气的人寿命就会因此缩短。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2002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对压力反应最极端的男性患心脏疾病的概率其他同龄人的3倍。另一个秘诀是好好选择婚姻。这不是说和有钱的人结婚。而是说尽量和祖父母健在的人结婚。因为,遗传基因也是长寿的一个主要原因。

  也有研究结果显示,充分的性关系也会对长寿有所帮助。不是说性关系本身会有助于长寿,而是因为通过充分的性关系能够起到感情上的安定和缓解压力的效果。同时不要忘了汲取抗氧化剂(Antioxidant)。维他命A、C、E等抗氧化剂能起到减缓衰老的作用。

  另外,冥想也很重要。纽约以色列医院研究组称,消除压力的最佳方法就是冥想。比起1个小时的睡眠,15分钟的冥想对消除压力更有效。如果不如意,在一天开始前进行2分钟的冥想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调查显示,经济上的富足也是长寿的一个主要原因。美国国内年平均收入低于2万美元的家庭中,24%有慢性病患者,而年均收入达7.5万美元以上的家庭中只有6%有慢性病患者。

  此外,《福布斯》还列出了积极地思考、测量胆固醇数位的VAP测试、戒烟、有规律的运动、笑、减肥、调解压力等长寿秘诀。

(《福布斯》)
歡迎留言: |
标题索引: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

-->
Blue Heron Arts, Co.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