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資訊
星期四, 四月 06, 2006
究竟几点钟运动最好?最有效?最安全?
庄爷爷每天早上5点就上圆山运动,儿孙们都担心他摸黑出门,万一被车撞了怎么得了!
40岁的丽莎上午8点去跳韵律操或做瑜伽后才进办公室,她说,“没办法,只能排这个时段,一进公司就事情一涌而上,一点也走不开。”
30岁的小洪每天傍晚6点就从办公桌旁消失了,他进健身房享受战斗有氧运动(high impact, body combat)或举重,大汗淋漓换得一身结实,练完后回办公室加班,似乎精力用不完。
究竟谁的运动时间最能达成效果?
科学家其实已发现,下午3午6点是人体生理周期最适宜运动的黄金时间,因为埋在下丘脑的生理周期节律指挥那时的体温处于最高点,肌肉最暖和且最有弹性,反应最快,力气最大,人最清醒,不易受伤,而脉搏跳动与血压则最低。
一般人下午2午4点体温最高,那之后就开始下跌,华盛顿大学研究指出。
反之,体温在早上起床前3小时之内是最低的,运动达不到最高效果。
气象学界也发现,天气好的日子,早上9上10点,下午3午5点的大气污染最低。早上9点以前下午6点以后交通空气污浊;而太阳未出来前,植物未行光合作用,呼出的是二氧化碳,也不是很好。
不过健康专家们觉得,用不着斤斤计较于1于2度体温的差别,更重要的是抓紧你能调配的时间去运动才更重要。毕竟即便真有个适合黄金时段但你却无法去,那又有何用?
由于运动需要持之以恆,且一般人夹在工作、家庭的窄缝,很难找到完整的运动时间,但养尊处优的现代人又实在太需要活动筋骨以保持健康,所以,一天当中任何你能找到的一个小时,你就充分利用去动动吧,运动生理学家卡登指出。
美国运动协会(American Council on Exercise)对不同类型的人,提出建议:
晨型族
如果你喜欢早上运动,最好继续坚持下去,而不是改成下班后,因为很显然你是会被工作拖磨得无法找到时间运动的人。
你需要注意运动前已做了足够的伸展与暖身运动,因为早上体温还在低点,易受伤或不利心脏血管。
下午族
从生理科学而言,下午的身体反应最好,因为那时体温最高,肌肉最柔软。
放鬆族
如果你运动是为了纾压放轻鬆,则任何时间舒缓的运动都适宜。
夜猫族
儘量在睡前三小时之前运动。太靠近睡觉时,可能把心脏催促得砰砰跳,也可能太兴奋反而不易入睡。
参加比赛族
如果你是为了参加某项活动,例如二个月后某天早上7点的马拉松比赛,美国运动协会建议,那就每天早上7点去练习跑马拉松,这样会比晚上练习有效,因为已有研究发现,你的生理周期需要时间去适应这样的运动需求。 歡迎留言: |
40岁的丽莎上午8点去跳韵律操或做瑜伽后才进办公室,她说,“没办法,只能排这个时段,一进公司就事情一涌而上,一点也走不开。”
30岁的小洪每天傍晚6点就从办公桌旁消失了,他进健身房享受战斗有氧运动(high impact, body combat)或举重,大汗淋漓换得一身结实,练完后回办公室加班,似乎精力用不完。
究竟谁的运动时间最能达成效果?
科学家其实已发现,下午3午6点是人体生理周期最适宜运动的黄金时间,因为埋在下丘脑的生理周期节律指挥那时的体温处于最高点,肌肉最暖和且最有弹性,反应最快,力气最大,人最清醒,不易受伤,而脉搏跳动与血压则最低。
一般人下午2午4点体温最高,那之后就开始下跌,华盛顿大学研究指出。
反之,体温在早上起床前3小时之内是最低的,运动达不到最高效果。
气象学界也发现,天气好的日子,早上9上10点,下午3午5点的大气污染最低。早上9点以前下午6点以后交通空气污浊;而太阳未出来前,植物未行光合作用,呼出的是二氧化碳,也不是很好。
不过健康专家们觉得,用不着斤斤计较于1于2度体温的差别,更重要的是抓紧你能调配的时间去运动才更重要。毕竟即便真有个适合黄金时段但你却无法去,那又有何用?
由于运动需要持之以恆,且一般人夹在工作、家庭的窄缝,很难找到完整的运动时间,但养尊处优的现代人又实在太需要活动筋骨以保持健康,所以,一天当中任何你能找到的一个小时,你就充分利用去动动吧,运动生理学家卡登指出。
美国运动协会(American Council on Exercise)对不同类型的人,提出建议:
晨型族
如果你喜欢早上运动,最好继续坚持下去,而不是改成下班后,因为很显然你是会被工作拖磨得无法找到时间运动的人。
你需要注意运动前已做了足够的伸展与暖身运动,因为早上体温还在低点,易受伤或不利心脏血管。
下午族
从生理科学而言,下午的身体反应最好,因为那时体温最高,肌肉最柔软。
放鬆族
如果你运动是为了纾压放轻鬆,则任何时间舒缓的运动都适宜。
夜猫族
儘量在睡前三小时之前运动。太靠近睡觉时,可能把心脏催促得砰砰跳,也可能太兴奋反而不易入睡。
参加比赛族
如果你是为了参加某项活动,例如二个月后某天早上7点的马拉松比赛,美国运动协会建议,那就每天早上7点去练习跑马拉松,这样会比晚上练习有效,因为已有研究发现,你的生理周期需要时间去适应这样的运动需求。 歡迎留言: |
星期二, 四月 04, 2006
标注“不含防腐剂”误导百姓
“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故意标注‘不含防腐剂’。这大多属于虚假宣传,是误导。”这是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秘书长齐庆中最近在“食品安全与企业责任高层论坛”上的一段话。他认为,限于工艺和设备水平,一些企业很难做到食品中不含防腐剂,标注“不含防腐剂”是虚假宣传。另外,这种做法会造成消费者对防腐剂的不信任甚至恐慌,误导大众。
消费者大多认为防腐剂有害
齐庆中此话一出,就立即被媒体广泛转载。“误导”不是小事,涉及食品安全就更不是小事。因为一段时期以来,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如给豆腐美容的吊白块、给辣椒上色的苏丹红等,让人们记忆深刻。这些事件引起了很多人对食品添加物的不信任,防腐剂作为其中一种,也不能幸免。
5月3日,记者来到北京的几家大型超市,就防腐剂的问题进行了采访。在一家超市的调料区,一位中年男子正在买醋。当记者问起防腐剂是什么时,他有点拿不准地说:“不就是福尔马林吗?”
在另一家超市的饮料区,一位老师傅听到记者询问他对防腐剂的看法,立马放下篮子说,厂家既然要特意把“不含防腐剂”标出来,说明防腐剂确实有害。因此,他从来都只买那些标注了“不含防腐剂”的产品,要不就只买保质期短的食品,像饮料什么的他从来不喝。在糕点区,两位女士面对记者的问题,犹豫地说:“防腐剂应该是方便面里最多吧?电视里不是说它对人体有害吗?”当记者问到有什么害处时,她们却答不上来。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消费者都认为,防腐剂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添加物。很多人都表示,标注了“不含防腐剂”的食品让他们更放心。同时记者在超市里看到,很多食品如腌制品、牛奶、干货、果脯、饮料等都在包装的显眼位置标上了“本品不含防腐剂”。
到底什么是防腐剂?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网站的资料显示,防腐剂是指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的化学物质。记者了解到,用于食品的防腐剂,美国约有50种,日本有40种,而我国允许使用的为29种。我国常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钠(碳酸饮料和果汁)、噻菌灵(水果、蔬菜)、丙酸钙(糕点、面包)、乳酸链球菌素(植物蛋白食品、乳制品、肉制品)、山梨酸及其钾盐(广泛用于多种食品)。另外,广义的防腐剂还包括具有防腐作用的调料如食盐、糖、醋、香辛料等,以及那些不直接加入食品,而在贮藏过程中应用的消毒剂和防霉剂等。“事实上,防腐剂能够保证食物不易腐败,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值得宣扬的。”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元晓梅说。
既然防腐剂应用得这么广泛,那些“不含防腐剂”的产品就真的一点防腐剂都没有吗?
企业对防腐剂讳莫如深
同一天,记者试图通过电话采访几家食品企业对防腐剂的看法。天津一家知名台资食品企业的宣传处处长开始很热情,但一听到记者说想聊聊防腐剂的问题时,突然很坚决地说,采访必须要找公司负责宣传的老总,只能等“五一”假期之后再说了。在北京的一家知名饮料企业,记者受到了同样的“待遇”,不过对方客气了一点,要记者先发采访提纲,不过,答复时间也要等到“五一”以后。
最后,记者通过朋友找到了一位在某大型食品企业工作的技术人员。他告诉记者,他没有听过齐庆中的发言,不过据他了解,很多企业在食品包装上标注“不含防腐剂”也是最近几年的事,主要原因还是现在人们对“防腐剂”3个字“有些反感”。为了让消费者放心,于是很多食品企业“主动”标注“不含防腐剂”,这样一来,消费者就会少一些“戒心”,产品就好卖一些。当然,在这里面,就出现了明明有却说没有,或者根本没必要加却要多此一举的现象。不过他一再强调,自己企业的产品“很规矩”。
为什么要标注“不含防腐剂”
与企业的讳莫如深不同,齐庆中秘书长对防腐剂问题的看法得到了很多专家的支持。北京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主任医师徐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企业在食品包装上标注“不含防腐剂”的现象很普遍,有些企业甚至加了防腐剂还宣称自己“不含任何防腐剂”。专家们认为,企业通过“不含防腐剂”误导消费者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技术不过关,欺骗消费者:元晓梅说,是否添加防腐剂,与设备和工艺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同样是饮料,具备无菌灌装或者二次杀菌能力的企业,产品中不用加防腐剂。但一些中小企业没这个能力,却宣称产品不含防腐剂。
必须添加却硬要说没有: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范志红教授认为,碳酸饮料、果脯蜜饯、腌菜等需要长期保存的食品,都必须添加防腐剂。但是记者在超市里看到,很多上述产品的包装上都写着“不含防腐剂”,比如重庆某地产的榨菜,大部分都标注了没有防腐剂,一些不知名企业生产的果脯也是一样。
偷换概念,打擦边球:徐筠说,有些防腐剂还有其他一些功能,企业往往在这上面与消费者“捉迷藏”。比如山梨酸和苯甲酸钠,既是防腐剂又是调味剂,企业可能就告诉消费者产品里有调味剂,然后堂而皇之地标上“本品不含防腐剂”。记者在超市里发现,有些火腿、饮料在成分栏里注明了含苯甲酸钠、山梨酸,包装上却标出没有防腐剂。
根本不需要添加偏要“多此一举”:酸奶能够自己产生乳酸菌,达到防腐的效果,根本不用添加防腐剂。但是记者发现,不少知名乳制品厂家的酸奶产品还是标出了“不含防腐剂”。范志红也表示,方便面经过彻底干燥后,微生物已经不能繁殖,根本不需要添加防腐剂,但一些方便面还是打上了“不含防腐剂”。
为什么这么多的食品企业非要围绕着防腐剂做文章,甚至不惜“自扇耳光”、欺骗消费者呢?专家分析,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迎合消费者对防腐剂的抗拒心理。元晓梅指出,这些年来,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让消费者顾虑重重。企业为了讨好消费者,就说自己的产品中不含防腐剂。徐筠认为,企业在宣称“本品不含防腐剂”时,有时是想让消费者认为自己销售的产品是纯天然的。实际上,加工过的食品,要想达到“纯天然”是很难的。譬如,我们就吃不到“纯天然”的熟肉。二是为了打压竞争对手。范志红指出,食品企业宣称产品不含防腐剂,可以让消费者以为自己的产品安全性比其他产品“过硬”,借此打压对手,这也算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刻意标注不含防腐剂加深错误观念
元晓梅认为,现在很多消费者谈到防腐剂常说的就是“吃一天没关系,吃的时间长了就有毒了”,他们把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都当作有害的物质来看待,企业刻意地标注“不含防腐剂”,除了给自己争取经济利益,更严重的是会加深这种错误观念。
齐庆中曾表示,现在很多人把食品安全和添加剂联系起来,把食品添加剂等同于食品安全隐患,这是错误的。他指出,现代食品要经得起长期贮存和长途运输,因此添加防腐剂是必须的。而每种防腐剂都要经过严格的毒理学评价,证明无毒、无害。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的诞生,是食品工业的一次革命。它们让食品拥有了更丰富的口味,使产品得以长期保存。
在国外,专家们对防腐剂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近年来,德国农业联合会和消协大规模推行“绿色食品”运动,打出“把食品中的化学成分降到最低”的口号,很多厂家开始使用天然果酸、奶酸、水果醋或食盐替代化学防腐剂。但专家认为,要完全取代化学防腐剂是不太现实的。德国埃森市营养协会的诺斯曼研究员告诉本报驻德国记者杨莉,往食品中添加防腐剂,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食品的保存质量。现在对化学防腐剂的审查和检测手段极其严格,人们大可不必谈虎色变。天然果酸等替代品虽然有防腐作用,但保质期短,效果相对差得多。齐庆中也指出,对于消费者来说,适量添加防腐剂的食品是没有危害的。该加防腐剂而没有添加,产生的危害可能更大。
徐筠表示,以前,一些不法企业用福尔马林等违禁物给食品“防腐”,让老百姓对食品防腐剂产生了错误看法,企业再刻意迎合“防腐剂就是不好”的观念,只会加深错误认识,最后弄得消费者越来越提心吊胆,不知“如何下口”,这不利于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她认为,一些技术力量不过关的企业超量添加防腐剂或者添加违禁物质,这更值得警惕。
徐筠同时指出,大城市的食品需求量大,防腐剂的存在可以使我们吃到更加丰富的产品,这不是坏事。当然,如果确实不放心,可以尽量少购买加工食品。对于有些人因为吃了含有防腐剂的食品而出现的过敏情况,德国专家解释说,这和免疫系统受到侵害而产生的过敏有本质区别,医学称为“假过敏”,不必过于担心。
(来源:《环球时报 生命周刊》) 歡迎留言: |
标题索引:消费者大多认为防腐剂有害
齐庆中此话一出,就立即被媒体广泛转载。“误导”不是小事,涉及食品安全就更不是小事。因为一段时期以来,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如给豆腐美容的吊白块、给辣椒上色的苏丹红等,让人们记忆深刻。这些事件引起了很多人对食品添加物的不信任,防腐剂作为其中一种,也不能幸免。
5月3日,记者来到北京的几家大型超市,就防腐剂的问题进行了采访。在一家超市的调料区,一位中年男子正在买醋。当记者问起防腐剂是什么时,他有点拿不准地说:“不就是福尔马林吗?”
在另一家超市的饮料区,一位老师傅听到记者询问他对防腐剂的看法,立马放下篮子说,厂家既然要特意把“不含防腐剂”标出来,说明防腐剂确实有害。因此,他从来都只买那些标注了“不含防腐剂”的产品,要不就只买保质期短的食品,像饮料什么的他从来不喝。在糕点区,两位女士面对记者的问题,犹豫地说:“防腐剂应该是方便面里最多吧?电视里不是说它对人体有害吗?”当记者问到有什么害处时,她们却答不上来。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消费者都认为,防腐剂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添加物。很多人都表示,标注了“不含防腐剂”的食品让他们更放心。同时记者在超市里看到,很多食品如腌制品、牛奶、干货、果脯、饮料等都在包装的显眼位置标上了“本品不含防腐剂”。
到底什么是防腐剂?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网站的资料显示,防腐剂是指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的化学物质。记者了解到,用于食品的防腐剂,美国约有50种,日本有40种,而我国允许使用的为29种。我国常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钠(碳酸饮料和果汁)、噻菌灵(水果、蔬菜)、丙酸钙(糕点、面包)、乳酸链球菌素(植物蛋白食品、乳制品、肉制品)、山梨酸及其钾盐(广泛用于多种食品)。另外,广义的防腐剂还包括具有防腐作用的调料如食盐、糖、醋、香辛料等,以及那些不直接加入食品,而在贮藏过程中应用的消毒剂和防霉剂等。“事实上,防腐剂能够保证食物不易腐败,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值得宣扬的。”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元晓梅说。
既然防腐剂应用得这么广泛,那些“不含防腐剂”的产品就真的一点防腐剂都没有吗?
企业对防腐剂讳莫如深
同一天,记者试图通过电话采访几家食品企业对防腐剂的看法。天津一家知名台资食品企业的宣传处处长开始很热情,但一听到记者说想聊聊防腐剂的问题时,突然很坚决地说,采访必须要找公司负责宣传的老总,只能等“五一”假期之后再说了。在北京的一家知名饮料企业,记者受到了同样的“待遇”,不过对方客气了一点,要记者先发采访提纲,不过,答复时间也要等到“五一”以后。
最后,记者通过朋友找到了一位在某大型食品企业工作的技术人员。他告诉记者,他没有听过齐庆中的发言,不过据他了解,很多企业在食品包装上标注“不含防腐剂”也是最近几年的事,主要原因还是现在人们对“防腐剂”3个字“有些反感”。为了让消费者放心,于是很多食品企业“主动”标注“不含防腐剂”,这样一来,消费者就会少一些“戒心”,产品就好卖一些。当然,在这里面,就出现了明明有却说没有,或者根本没必要加却要多此一举的现象。不过他一再强调,自己企业的产品“很规矩”。
为什么要标注“不含防腐剂”
与企业的讳莫如深不同,齐庆中秘书长对防腐剂问题的看法得到了很多专家的支持。北京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主任医师徐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企业在食品包装上标注“不含防腐剂”的现象很普遍,有些企业甚至加了防腐剂还宣称自己“不含任何防腐剂”。专家们认为,企业通过“不含防腐剂”误导消费者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技术不过关,欺骗消费者:元晓梅说,是否添加防腐剂,与设备和工艺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同样是饮料,具备无菌灌装或者二次杀菌能力的企业,产品中不用加防腐剂。但一些中小企业没这个能力,却宣称产品不含防腐剂。
必须添加却硬要说没有: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范志红教授认为,碳酸饮料、果脯蜜饯、腌菜等需要长期保存的食品,都必须添加防腐剂。但是记者在超市里看到,很多上述产品的包装上都写着“不含防腐剂”,比如重庆某地产的榨菜,大部分都标注了没有防腐剂,一些不知名企业生产的果脯也是一样。
偷换概念,打擦边球:徐筠说,有些防腐剂还有其他一些功能,企业往往在这上面与消费者“捉迷藏”。比如山梨酸和苯甲酸钠,既是防腐剂又是调味剂,企业可能就告诉消费者产品里有调味剂,然后堂而皇之地标上“本品不含防腐剂”。记者在超市里发现,有些火腿、饮料在成分栏里注明了含苯甲酸钠、山梨酸,包装上却标出没有防腐剂。
根本不需要添加偏要“多此一举”:酸奶能够自己产生乳酸菌,达到防腐的效果,根本不用添加防腐剂。但是记者发现,不少知名乳制品厂家的酸奶产品还是标出了“不含防腐剂”。范志红也表示,方便面经过彻底干燥后,微生物已经不能繁殖,根本不需要添加防腐剂,但一些方便面还是打上了“不含防腐剂”。
为什么这么多的食品企业非要围绕着防腐剂做文章,甚至不惜“自扇耳光”、欺骗消费者呢?专家分析,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迎合消费者对防腐剂的抗拒心理。元晓梅指出,这些年来,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让消费者顾虑重重。企业为了讨好消费者,就说自己的产品中不含防腐剂。徐筠认为,企业在宣称“本品不含防腐剂”时,有时是想让消费者认为自己销售的产品是纯天然的。实际上,加工过的食品,要想达到“纯天然”是很难的。譬如,我们就吃不到“纯天然”的熟肉。二是为了打压竞争对手。范志红指出,食品企业宣称产品不含防腐剂,可以让消费者以为自己的产品安全性比其他产品“过硬”,借此打压对手,这也算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刻意标注不含防腐剂加深错误观念
元晓梅认为,现在很多消费者谈到防腐剂常说的就是“吃一天没关系,吃的时间长了就有毒了”,他们把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都当作有害的物质来看待,企业刻意地标注“不含防腐剂”,除了给自己争取经济利益,更严重的是会加深这种错误观念。
齐庆中曾表示,现在很多人把食品安全和添加剂联系起来,把食品添加剂等同于食品安全隐患,这是错误的。他指出,现代食品要经得起长期贮存和长途运输,因此添加防腐剂是必须的。而每种防腐剂都要经过严格的毒理学评价,证明无毒、无害。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的诞生,是食品工业的一次革命。它们让食品拥有了更丰富的口味,使产品得以长期保存。
在国外,专家们对防腐剂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近年来,德国农业联合会和消协大规模推行“绿色食品”运动,打出“把食品中的化学成分降到最低”的口号,很多厂家开始使用天然果酸、奶酸、水果醋或食盐替代化学防腐剂。但专家认为,要完全取代化学防腐剂是不太现实的。德国埃森市营养协会的诺斯曼研究员告诉本报驻德国记者杨莉,往食品中添加防腐剂,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食品的保存质量。现在对化学防腐剂的审查和检测手段极其严格,人们大可不必谈虎色变。天然果酸等替代品虽然有防腐作用,但保质期短,效果相对差得多。齐庆中也指出,对于消费者来说,适量添加防腐剂的食品是没有危害的。该加防腐剂而没有添加,产生的危害可能更大。
徐筠表示,以前,一些不法企业用福尔马林等违禁物给食品“防腐”,让老百姓对食品防腐剂产生了错误看法,企业再刻意迎合“防腐剂就是不好”的观念,只会加深错误认识,最后弄得消费者越来越提心吊胆,不知“如何下口”,这不利于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她认为,一些技术力量不过关的企业超量添加防腐剂或者添加违禁物质,这更值得警惕。
徐筠同时指出,大城市的食品需求量大,防腐剂的存在可以使我们吃到更加丰富的产品,这不是坏事。当然,如果确实不放心,可以尽量少购买加工食品。对于有些人因为吃了含有防腐剂的食品而出现的过敏情况,德国专家解释说,这和免疫系统受到侵害而产生的过敏有本质区别,医学称为“假过敏”,不必过于担心。
(来源:《环球时报 生命周刊》) 歡迎留言: |
Blue Heron Arts, Co.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