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六月 13, 2006

 

雨傘的回憶

  出國的行裝里,大多少不了一把雨傘。

  其實,到美國來以后,很少用傘。尤其住到了洛杉磯,沙漠地帶,傘,更是一種用不著的東西了。可是我的車庫里,仍然有不止兩把傘。先生偶爾會抓起來,雨天,他說,如果不撐傘,頭發會掉得更快。所以呢,在停車場到郵局的十几步路程,他也要擺弄一下雨傘。有時候,為了表達對我的好,也強迫我走在他的傘下。而我,總是不領情地認為,那樣反而限制了步伐,不如快跑几步淋几滴雨的痛快。

  凡用傘時候,皆令我回憶起過去的日子。

  揪著媽媽的衣角,走在大人的傘下,那是太久的從前,几乎沒有記憶了。

  上小學的時候,我們都各自撐著自己的傘上學。傘的好壞是家庭生活水准的寫照。甚至一把傘也可以是一件家當。更有家境貧寒孩子多的人家做不到人手一把雨傘。于是呢,就有了很多“學雷鋒”的故事。某同學助人為樂,放學后和沒有傘的同學一起走路云云。

  后來隨著生活的提高,擁有雨傘是小意思了。不過,一把講究的傘仍然是可以作為禮品饋贈的。當然斷不是紙傘油布傘之類了,一定是尼龍絲的折疊傘自動傘,或一色或五彩繽紛。傘下也往往有詩人和攝影師的素材。一對男女能走到一柄傘下,不管真假,也是要被世人亂點鴛鴦譜的。這里,自然充斥著美的與丑的,誤會與緣份。都有同樣文化背景的,便會生出一連串的想象。因此,傘舞也就被搬上了舞台。任演員表現,任觀眾品評。而且傘也可以入畫。

  很多寫著青澀愛情故事的文字,都有“那一天的雨后”和“那一把傘下” 。我曾經和一位美國朋友談起過,她說,就象美國人的車!說得好直接喲。從現代化的程度來說,傘之于戀人遠不如汽車奏效﹔然而從文明層面來講,傘又儒雅多了。你一定不喜歡看見,車窗里象丟煙頭一樣就丟出來安全套吧。傘背后熱吻一陣自是無關他人事體的。

  說到傘之儒雅,也難怪它和很多歷史一樣有著走進博物館的待遇﹔也被驕傲地當作裝飾品布置在需要的地方。餐館、美容院、劇場……如果說美國人只把傘當作工具使用的話,他們卻很喜歡在日本文化節上看到打傘的女人或者在泰國餐館的擺設中看見作為裝飾品的傘。看來傘是一種存在,除了使用性以外,還有它的娛悅效果。

  傘真的也和老歌一樣,能夠帶來許多回憶。

  你會記得一把用舊的傘和車一樣有它的個性,撐的時候,哪兒該使勁點兒,或者角度不對的時候哪個角落容易滑脫。

  你也會注意到新的油布傘固然耀眼,但是氣味難聞。事情從來不會兩全其美。

  你一定羨慕過誰的雨傘很漂亮。是同班同學的,上課的時候就撐開了放在教室的一角﹔或者是走在大街上不相干的陌生人,那時你恨不能上去問問她是哪里買的。要不就是家里某日來客的雨傘,雖漂亮,卻又不想真的去買一把和她的一模一樣。

  傘也是朋友。在不經意的時候丟失了自己的傘,會懊惱、惋惜,甚至感覺身不由己,如同因為大人的原因而搬家,使得孩子不得不告別自己的伙伴。

  久旱逢雨,偶爾打開自己的雨傘象是有朋自遠方來,一份親切感油然而生。

  其實,沒事的時候,常常在想,有多少久違的東西還值得珍藏?又有哪些可以隨它去了,遺忘就遺忘?還是聽憑感覺好了,能夠留下的就姑且讓它留在該有的地方。

(原載《國風》2006年6月第112期)

歡迎留言﹕ |
标题索引: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

-->
Blue Heron Arts, Co. © 2004-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