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二月 21, 2006

 

旅行者的心態

  我一直在琢磨,旅行者到底需要怎樣的心境。

  我的父母,他們以前是從不安排休閑式旅行的。除非不得不遷徙。即便是現而今,他們勉強參加一次同學會的旅游,也覺極其奢侈。笑說自己沒出息,節省慣了。

  然而,在我看來,媽媽從來就是一個旅行的人。以至于我認為我今天能夠有勇氣從東半球走到西半球而決無生疏的恐慌,都是自然而然受到她的影響。當然,于媽媽來說,她是不承認這種客觀的旅行也能稱之為旅游的,雖然那的確在更多意義上講是不得不做的遷徙。

  媽媽從那個長江開始叫長江的城市宜賓到了當時國民黨的陪都重慶念大學。“是坐船去的,”媽媽說。沿江而下,那一帶一定美不勝收。而當我問及這個問題時,媽媽總是說,“船上沒有廁所,早晨就要吃干的,一定要熬到輪船到達目的地。”這句話,媽媽一直重復了很多遍。看來也就是最為深刻的旅行經驗了。

  后來,大學畢業,媽媽又從重慶分配到了南京。又是做船,是大船,“有廁所”,媽媽描述說,那就什么也不怕了。我說,那一路還記得什么別的經歷嗎。媽媽笑笑,“當時聽說南京跟重慶一樣是個火爐,就把竹席也背著。”所有的行李,就是一個席子卷、一床薄被,還有一個盆、一個書包。接待處的人看見媽媽扛著卷席子來報導,都笑了。媽媽自己也覺得好笑,可是并沒有窘迫。她自己說,我們四川,冬天沒那么冷,睡席子也是可以的(所以她沒有床單)。

  后來,當媽媽一次次跟別人說起這段經歷的時候,她自己也笑。慢慢地,她也被同化成江南人了,笑話自己當初的不合適。再后來。媽媽每次帶我回四川探親,或者四川有親戚朋友來我們家,媽媽總是很細心地給我解釋關于四川人的習俗。生怕我不了解而出洋相,也生怕那些四川人不被我了解而窘著。媽媽做著這些的時候,儼然一個文化使者。

  所有這些,包括讀書、到工作崗位和探親,都沒有被媽媽稱作旅行。可是,這其中的收獲,如果媽媽能夠意識到一些,恐怕她就不會一味地認為旅行只是奢侈了,也許能夠主動安排一些旅游也未可知。許是因為那些年太窮的原因,我常常這么想,人們沒有辦法把精力注重在總結旅行的收獲。好像,只有崇尚讀萬卷書的,卻極少提倡行萬里路的。

  也是世事的變遷吧,現在的人,不僅意識到旅行的收獲,而且似乎更強調旅行本身之“過程美”。這個美法,就只有自己知道了,就非自己親身體驗不可了。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可以不斷丰富自己而形成不同的自我。仿佛也不需要別人的認同與了解了。美國的數字統計說,一個美國人一生當中平均換過十五個工作。這其中,一定包含了不少次的旅行。其實,中國也有老話說“樹挪死人挪活”。

  這么一來,旅行究竟應該怎樣安排,就是個值得討論的題目了。

  你可以安排在事業成功,告一段落的時候。很多公司的獎賞,便是安排去渡假村過上几天。吃喝玩樂,風景秀麗。你從前一階段的忙碌中突然又回到自然界、生活中,覺得世界原來這么美好。你也好象突然明白你的努力是為了什么。

  然后,你自己也會考慮,難不成這樣的旅游非要靠公司來獎賞給我,自己就不能營造一個?是的,你可以,自己可以犒勞自己,自己應該愛惜自己。

  不過,愛惜自己是不是一定要在成功的時候呢,痛苦的時候可不可以也用這樣的方式挽救一下自己?抑或,你可以叫它逃遁。

  出游的好處之一就在于讓自己換一個環境,雖然有的時候只是暫時的,但也可以通過短時間的位移,得到某些啟迪。也許是提醒自己應該改換跑道,也許恰恰是提醒自己應該對現實更加珍惜。總之,可以變換一個角度。有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在這几天里就好像不是自己。這樣的結果,其實是使得你更加公正地看待一些事情,怕只怕“只緣身在此山中”。

  如果說平時你每天的工作與生活是個微觀世界的話,那旅行的經歷無疑可以叫做宏觀世界了。站在宏觀的角度,你能看到除你以外更加廣闊的天地﹔你也能在不同角度下觀察到不一樣的你。遠離平常的干擾,遠離你習以為常的煩惱,不管是被動的還是主動的,只要你跨出了這一步,就可以給自己一次新的體驗、新的機會。

  從這個層面上講,就更不需要將旅游放到完全成功之后,甚至在退休的時候。因為旅行不是個終點,而只是一個加油站。很多煩惱,希望能在旅行之后忘卻﹔也有很多智慧,希望會在輕松愉快的時刻自然萌發﹔更有一些火花,要借助于外界的力量來點燃。

  旅行是探索,是尋求。是對外界的認知,也是對自己潛在力量的挖掘。所以,我自己也說到過,我單單喜歡那種人在途中的感覺。

  先生和我開玩笑,他說,只在網路上遨游也是不錯的,哪里見得非要走出這間小屋呢。也是,網路天地如今也開闊到無邊無垠,在那上邊熬游,也沒有到不了的地方。說到底,也就是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的道理──殊途同歸吧。不過,還是勸你,讀書或者讀網,再說是行萬里路,那也只是意游,太費腦筋。而當你實際地走出去,才會調動起所有的能夠被刺激得到器官感受。你會聞到不一樣的氣息、看見不一樣的花草樹木與日出日落,不一樣的人們進出他們的房屋,踏著他們的節奏──這個時候,你至少覺得你不止是平常的那個你,你有很多,你丰富──減去平時你熟知的你,差數便是你新鮮的領悟。沒有價值的可以讓它一閃而過,值得珍藏或者發揮的,便適得其所了。

  成功者值得旅游,挫敗者、失望者、迷茫者也應該尋求旅游。常人都該有一付旅行者的心態──保持進取,永遠充電,看周遭、看世界,你會不斷發現你在哪兒,你是誰。

  人生活的空間其實很立體,構成你生活的世界其實不只有你。往往,我們容易被繁瑣的日常生活將空間變得平面了、甚至直線了。眼界、思維變得越來越扁平、狹窄,承受力也相應地越來越單薄、脆弱。你該出去走走,還給自己一個立體的本尊。

  沒有不夠格的旅行者。自然,也有將旅行作為專業的旅行家,那又另當別論了,不在我們討論的范疇。我們說的旅行,還是要回到一個“家”的,而不是游牧式的職業旅行。所以,旅行者與旅行家還是有差別的。只要你的時間和經濟能夠安排,就可以成為旅行者。你的終極目標不是環游地球,你的短期旅行是為了丰富自己丰富生活。你有明確的起點與終點,而那絕不是你的驛站。

  也不要不自信短期旅行。有的時候,我會覺得短期旅行是更加意義純粹的。象是我們現在,如果多出游几天,便會毫不猶豫地將筆記本電腦帶著,早、晚還是不能免俗,上網去兜兜,少了許多逛夜景的時間,也降低了看日出的興致。倒是有時候的一日游,什么都不帶,反而痛快。

  所以想到那么多,其實只因為窗外的大好春光。不過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樣視而不見。開車的時候偶爾聽聽收音機,才被誘惑得海闊天空。進而又想,自己還是應該出去實際地走走,否則哪有那份“踏花歸去馬蹄香”的享受。

(原載《國風》2006年2月第108期)

歡迎留言﹕ |


<< Home
标题索引: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

-->
Blue Heron Arts, Co. © 2004-2006 ALL Rights Reserved